党的十八大以来,阳江市审计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落实新要求,审计工作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组织方式更加完善,管理更加到位,基础保障更为有力,取得了较好效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的充分肯定。2013年至2018年6月,阳江市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717个,查出违规问题金额62652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451408万元,其中应上交财政37183万元,已上交财政8429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17276万元,已归还原渠道资金436万元,通过审计增收节支11923万元,出具审计报告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933篇,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审计建议2035条,被采纳1204条,审计后挽回(避免)损失3281万元,向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移送违纪违法案件线索12件。
一、审计队伍整体素质有新提升
按照“抓班子、带队伍、聚人才”的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工作思路,通过“内强管理外树形象”,狠抓干部队伍的“入口关,培训关,历练关”,多措并举,审计队伍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全市审计人员的总体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全市实有审计人员161(市局54)人,取得专业技术资格107(市局44)人,占总人数66%,其中高级6人、中级39人、初级62人,为开展审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了《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和领导岗位职责》及《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等制度,通过局长与其他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相关科室负责人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形成党组、各科室(中心)、外派审计组临时党支部三个层级的“塔形”主体责任落实体系,把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落到每个岗位、人员,确保了责任制的全面落实。二是抓机关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机关作风、纪律教育学习月、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保证机关运作科学、有序、规范,于2015年4月召开整顿机关作风动员大会,掀起“工作落实年”活动热潮。2015年5月,制定下发《阳江市审计局关于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施方案》并召开动员会议进行部署,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2017年认真落实“以海兴市、绿色发展行动年”活动,营造想作为、敢作为、能作为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三是完善工作机制。认真依照《审计署加强审计纪律的规定》和《审计“八不准”》规定,实行了审计纪律公示和审计回访制度,在审计进点前开展廉政教育培训,在审计组配备廉政监察员,在发出审计通知书同时送达审计组执行审计纪律情况反馈表,主动接受被审计单位和社会监督,从严管理审计队伍,确保审计人员廉洁从审。
二、审计业务有新成效
(一)切实抓好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加强财政预算“一盘账”审计监督,每年向市政府提交审计结果报告,报送省厅审定后,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计工作报告,促进部门增强预算管理意识,提高部门预算管理质量和水平,促进“三公”经费消费有效控制和规范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推进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抓好中办、国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贯彻落实,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相结合的组织协调机制。2013年开始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为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环境。积极谋划推进实施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单位领导干部轮审制度,分类管理与离任移交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制订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等情况的关注。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异地同步审计,增强审计独立性,提升审计监督效果。2013年至2018年6月,全市审计机关共完成了312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查出违规问题金额13056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463389万元,促进了权力运行的规范化。
(三)着力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一是进一步加大审计信息报送力度。2013年以来,向市委、市政府上报了一批有深度的审计信息和专题报告,共出具审计报告(调查报告)365篇,被批示采用70篇,提交审计专题、综合性报告31篇,信息简报85篇,就重要问题以《审计要情》形式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映,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加大问题线索移送力度,增强反腐败合力。坚持聚焦主业,始终把反腐败、发现违纪违法线索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与市纪委、监察局制定了《关于从审计中发现和移送线索的暂行规定》,建立了研判审计发现线索联席会议制度,对线索进行分析、评估、会商、督办、总结等,规范对线索的发现和移送管理。
三、审计信息化建设有新跨越
全市审计机关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一是积极提供计算机审计技术支持。完成了社会保险联网审计系统基础版的建设与验收,建设审计分析模型体系,准确把握社会保险的全部经济活动,对社会保险业务进行全面的、高效的、准确的审计。避免以偏概全的错误审计评价。继续研究实践财政数字化审计,基本掌握了现场数字化审计的核心技术,初步实现了财政底层数据审计全覆盖,解决了财政审计全覆盖与审计人员少的矛盾。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项目审计与课题研究同步进行。按照省审计厅、省审计学会的部署,中标完成了《运用数字化审计促进公共财政审计全覆盖》的课题研究,总结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开展财政数字化审计的经验、成效和启示,并就如何发挥数字化审计优势促进审计全覆盖提出意见和建议。三是积极组织和参与计算机审计培训。计算机审计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高培训效果。结合开展财政审计,请专业工程师对审计所涉及的数据库知识进行培训,让更多的审计人员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增强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