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审计署工作安排,2008年以来,广东省审计厅组织广州、珠海等13个市级审计机关,派出191名审计人员(含外聘审计人员47名)、组成43个审计组,对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开展了跟踪审计。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委托汶川县审计局对广东出资、汶川建设的“交支票”项目进行了审计监督。以前年度跟踪审计结果,已分4次向社会进行了公告,现将本年度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情况及跟踪审计开展情况
(一) 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情况。
根据中期调整后的汶川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广东省确定对口支援汶川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702个,总投资82亿元,其中广东省负责出资并组织实施的“交钥匙”项目345个,广东省负责出资、汶川县负责建设的“交支票”项目357个。2010年10月10日,广东省对口援建任务全面完成,实际完成投资82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100%。
截至2011年10月底,广东省计划对口支援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资金82亿元已全部到位,累计拨付使用80.34亿元,有1.66亿元工程尾款尚未支付。
(二)跟踪审计开展情况。
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广东省审计厅组织广州、珠海等13个市级审计机关,派出62名审计人员、组成18个审计组,累计现场审计工作量1069人•天,对汶川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开展了跟踪审计,并对汶川县第一小学、汶川县人民医院、龙阿公路、银杏乡卫生院等132个“交钥匙”项目进行了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审计。
按照广东省审计厅与四川省审计厅的协议,357个“交支票”项目委托汶川县审计局进行跟踪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汇入四川省审计厅年度审计报告并对社会公告。
二、审计评价
审计结果表明,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援建工作,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对口援建决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将中央“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科学重建”要求落实到援建工作全过程,克服了受援地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生活条件等方面的重重困难,开创了对口援建的广东速度,创造了科学援建的广东品牌。2010年10月10日,广东省对口援建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通过对口援建,汶川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大幅增加,当地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大大超过震前水平。
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管理和资金使用总体情况良好,对口支援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优先满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需求;按规定履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招投标行为比较规范;援建项目严格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及概算规模实施,项目总投资得到有效控制,概算执行效果较好;项目建设管理较完善,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审批、施工、监理和验收等环节的管理较规范;项目资金筹集及使用按照国家和广东省有关要求执行,采取了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与做法,援建资金管理较完善。
审计未发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但也发现一些需要改进完善的问题。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多计工程造价共计8756.09万元。
部分“交钥匙”项目在工程价款结算中存在定额子目套用不当、多计工程量、多计社保费、重复计费、变更计量不准确等问题,送审工程价款205359.89万元,审计核减工程价款8756.09万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至2011年10月底,援建方有关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对多计的工程价款已进行了调减。
(二)个别援建项目多付工程款44.59万元。
截至2011年5月,银杏小学、银杏卫生院项目累计多付施工单位工程款44.59万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至2011年7月底,援建方财政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将多付的工程款进行了追回。
(三)个别援建项目未按规范编制竣工决算财务报表。
汶川县人民医院项目竣工决算报表中设备投资578.74万元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威州镇(县城)自来水厂项目竣工决算报表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70.07万元应计入设备投资。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至2011年8月底,援建方根据审计建议已调整了上述项目竣工决算报表。
(四)个别援建项目未完成工程结算与工程竣工财务决算。
汶川县第一中学、映秀镇安居房工程等14个项目由于相关单位对结算价存在异议,工程结算工作进度缓慢,截至2011年10月底上述项目无法编制工程竣工财务决算。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援建方已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加快推进援建项目结算工作。
(五)部分援建项目未办妥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
截至2011年10月底,汶川县第一小学、汶川县人民医院等23个项目仍未办妥国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受援地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加快办理产权证明。
(六)个别援建项目档案管理不完善。
映秀镇中心卫生院、映秀镇农贸市场等3个项目档案资料管理不完善,未及时分类归档,部分移交手续、工程资料于2011年初遗失,截至2011年10月底仍未补办。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援建项目管理部门加强援建项目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相关资料正在补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