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全省审计干部队伍里,有这么一群特殊的审计人,他们在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审计工作任务的同时,毅然决然投身到辖区抗疫一线大军中,他们或担任三人小组成员协助上门做动员登记,或充当配送人员为居民配送物资,或协助医务人员帮助做核酸检测工作,纷纷在不同的岗位上,用自身的真诚行动和大爱担当,给党献上审计人一份平凡而深沉的爱。
黄勋杰:哪里危险我去哪
“哪里危险,我就去哪里!”说这话的,是刚从部队转业到荔湾区审计局的黄勋杰。
今年5月,新冠疫情在广州出现多点散发的趋势,荔湾区成为主战场,为和病毒赛跑,快速有效阻断疫情扩散,加入到荔湾区审计局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后的黄勋杰,自觉发扬敢冲敢闯、敢打必胜的军人作风,为做到应检尽检,多次申请深入中南街道、白鹤洞街道等高风险地区,在酷热的广州穿上严密的防护服,与医护人员进村入户,逐一叩门为群众检测核酸。这些高风险地区街道以城中村居多,住户广而散,每次徒步前往,对体力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往往没走几步衣服就被汗水浸透,护目镜里全是厚厚的水汽,整个人就像泡在水里一样。就是在这样一种超负荷背景下,黄勋杰争分夺秒做着维护秩序、录入信息、分发试管等工作,竭尽全力减轻医护人员负担。
5月31日凌晨,正是广州市荔湾区中南街道抗疫战的关键时间点,同组进村的一名护士体力透支、呼吸困难,只能提前退出战场,剩余的一名护士也临近身体极限。面对这种困境,黄勋杰主动承担起整组的主要工作,让护士停下来休息,他充分利用当地居民微信群引导居民做好核酸检测准备,有效保存了小组的战斗力,提高了检测效率,顺利完成检测任务。在他们志愿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南街连续未出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6月9日,疫情最严重的高风险地区白鹤洞街道鹤园小区多幢楼房出现确诊病例,个别志愿者有些犹豫,黄勋杰迎难而上,拿上试管、条码纸和医护人员直接登上社区工作人员重点提示的高风险楼栋。“哪里危险,我就去哪里。”黄勋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为疫情,身为高考监考老师的爱人也需要在校封闭管理,四岁半的儿子只能送给爷爷奶奶家照顾,一家三口分居三地,每天只能利用休息时间通过视频“云相聚”。对此,黄勋杰异常坦然:守好防疫这道关卡,才能更好的保护亲人保护大家。
(完成海南村支援任务后与队友合影)(在鹤园小区,上门逐户检测核酸)
陈伟明:身先士卒站前排
2021年5月,广州再次报告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防控警报再次拉响!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越秀区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陈伟明主动请战,在之后的日子里,她身先士卒,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5月29日深夜,越秀区吹响了第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的“集结号”,在接到支援街道社区开展检测工作突击任务后,陈伟明立刻通过电话、粤政易等方式将上级指示和要求传达至全局每一个干部职工,部署开展检测工作,组织成立志愿服务突击队。
面对变异的病毒和反复的疫情,只有不断加快全员核酸检测的速度,才能在与病毒赛跑中赢得先机。5月30日至6月10日,越秀区先后开展了三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每天清晨,陈伟明就带领突击队奔赴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东贤里社区、长庚门社区等多个一线核酸检测采样点。在抗疫的关键时刻,她与突击队队员们一起并肩作战,积极协助社区做好居民扫码登记、秩序维护等工作,每天持续奋战10多个小时,深夜鏖战成为了常态。作为支援大东街道防控工作的牵头部门,陈伟明还多次到街道各核酸检测点现场,了解和指导人员安排、医护人员配备、核酸检测进展等情况,助力街道顺利圆满高质量地完成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
在全力支援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的同时,陈伟明不忘统筹局里其他各项工作,始终保持了抗疫、审计两不误。
姜虹:不是党员也要往前冲
“疫情来了,不管是什么身份,我们都有往前冲的义务!”作为一名民进会员,海珠区审计局干部姜虹自5月30日请缨加入党员突击队以来,便风雨无阻进驻到琶洲街道,一人分饰多角,每天在琶洲新村、琶洲街西南社区、琶洲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协助开展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值守社区医疗机构,负责“黄码”人员扫码登记信息,耐心引导高接触工作人员解决健康码变“红码”等问题。
在广州三十多度的“桑拿天”面前,姜虹往往几个小时也喝不了一口水吃不上一口饭。6月10日,面对海珠区开展第三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任务,她马不停蹄地赶往黄埔村牌坊创墟,负责核酸检测人员的引导工作,指引群众扫码录入信息,疏导群众有序排队、保持安全距离。面对扰乱秩序、不听劝阻、拒绝核酸检测的群众,姜虹同志耐心劝说,反复重申核酸检测对全民健康及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疏导现场人员井然有序,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压力。
姜虹是妻子,是女儿,也是母亲,家中年迈的父母和两个稚嫩的孩子离不开她的照顾,爱人也常常心疼她的起早贪黑,担心她所承担的巨大风险。但姜虹始终坚守在抗疫前线,不因自己的“多重身份”给工作打了折扣,有全员核酸检测任务的日子,她和同事们经常是一忙就是深夜,始终坚守岗位,日均录入400人次,认真对待每一位居民群众的核验、录入、登记,用自己的热心、耐心和决心为防疫战斗贡献着属于自己的光和热。
姜虹在琶洲社区卫生服务站为“黄码”人员录入核酸检测信息
唐倩:巾帼豪情为大家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刚从部队转业的唐倩,在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面前,眼里只有大家的概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来不及安顿好自己的小家,唐倩就在丈夫也在部队值守的情况下,毅然把上小学一年级的大儿子和不到两岁的小儿子交给外公外婆,毅然决然奔赴抗疫一线。
自5月27日支援茶滘街道金兰社区开始后,唐倩先后7次深入东漖、东沙、中南、白鹤洞等街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不厌其烦的宣传、引导、登记、配合检测,有时就是十几个小时连轴转。6月6日,接到支援高风险地区中南街道海南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唐倩毫不迟疑,紧随队伍奔赴一线,积极引导居民群众参加核酸检测。6月9日,她又去支援同样是高风险区的白鹤洞街鹤园小区。进村入户,爬楼上梯,挨家挨户排查,耐心解疑释惑,引导居民提高警惕,积极配合核酸检测。
自加入疫情防控突击队以来,唐倩每天24小时在单位待命,困了就打地铺睡在电话旁。有时忙得顾不上吃饭喝水,经常工作到凌晨以后才收工。在35度高温下,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不分昼夜的工作,对于一位本身有低血糖的女同志来说,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但唐倩却以军人特有的刚毅,始终坚守在防疫第一线。她希望自己的一份小小的付出,可以帮助到这个工作、生活的城市。
杨帅:二度战“疫”写风流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杨帅,去年就有过4个月抗疫经验。这次疫情一来,他又义无反顾投身到抗疫大军中。两年时光,相同的是抗疫。不同的是去年参与机场转运返穗人员、服务隔离酒店入境旅客等工作,而今年,却是进街道奔小区服务居民。
在广州本土疫情陡然严峻起来时,正在海珠区江南中街道青凤社区基层锻炼的杨帅,迅速与社区“两委”干部一同冲在前、做在先,把阻击疫情作为践行选调生初心使命的“主战场”。面对危害更大、传播速度更快的变异毒株,杨帅调动起身体每一个细胞,与疫情扩散赛跑。看到居民对疫苗接种还持观望和等待情绪,杨帅与同事们积极化被动为主动,逐层逐户敲开居民家门,一轮轮解释疫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辖内楼栋楼龄大多超过30年,尚未加装电梯,要做好上门宣传,只能一步一台阶爬上去。一天下来,脚已不听使唤,像是灌了铅一样迈不动。即便如此,杨帅还是咬牙坚持下来,几天时间里完成了辖内66栋的“扫楼全覆盖”,宣传“到位”又“到家”,动员居民尽早接种疫苗。在推进全员核酸检测中,杨帅一人多角,面对锻炼所在的社区有着近5000的常住人口,而社区居委会仅有6人的状况,杨帅不等不靠,主动担当:卡口值守、物资传递、信息登记、政策宣传……核酸检测不分昼夜,但处处都能看见杨帅的身影。“请大家按照序号排好队,相隔一米安全距离,提前扫码填报个人信息……”简单的几句话,他提起嗓门一天重复上千遍,直至嗓子沙哑。细致的指引,为的就是让街坊们顺利完成核酸检测后,吃下一颗“定心丸”。
面对散发的密切接触者潜在风险,杨帅与社区卫生院医护人员、派出所民警共同组成的“三人小组”,上门做好辖内人员居家隔离和风险人群转运工作,落实“户不漏人、人不漏项”要求。广州盛夏近35度的高温下,杨帅身穿防护服,对照着上级下发的名单,穿梭在居民区的门前巷尾,抗击疫情不能等,连续工作的他早已衣衫湿透、脸颊通红。
除了要面对身心劳累,杨帅也经常遭遇抱怨甚至责难,有的居民收到居家隔离通知,心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恶言相向,每当此时,作为社区的一员,杨帅就要打头阵负责做好政策解释和情绪安抚工作,在完成风险排查登记之余,他还不忘做好居民健康情况问询、生活物资配送等人文关怀措施,让疫情防控有力度也有了温度。
杨帅(右一)与社区卫生院、派出所三人小组上门核查人员信息
温慧琪:奋力抗疫就是对父亲最好的怀念
“及时阻击疫情,让居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就是对父亲最好的怀念。”6月5日,丧假一结束,温慧琪还没来得及调整身心,就顶住巨大的悲痛向组织申请,加入海珠区审计局突击队。
此后,在广渔医院核酸检测现场和新冠疫苗接种点,总能见到温慧琪忙碌的身影,她或帮助老人填写信息,或提醒群众提前扫码,或维护排队等候秩序,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温慧琪还要回家照顾仍在悲痛中的妈妈,第二天依然早早回到广渔医院,为新一天的工作做准备。
在海珠区第三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现场,温慧琪作为引导员,在信息登记点到核酸采样点几十米距离来回走了上百次,闷热的铁皮棚下,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天下来,水喝不上几口,声音沙哑。“爸爸对我最后的叮嘱是‘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尽微薄之力,真真正正帮到更多的群众,他一定会以我为傲的。”
作为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温慧琪认为,在社区一线尽最大努力帮助居民、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义务,做对党和国家有用的人,就是对父亲最好的怀念,对家人最大的告慰。
唐新星:不让一户少粮缺水
5月31日,对白鹤洞街等全域实施封闭式管理后,要求居民足不出户。一时间,唐新星所在小区1000多户居民的日常生活物资供应成了一个大难题。
“不让一户少粮缺水”,加入到抗疫大军后,这个最大又最小的目标就深深刻在唐新星的脑海里。作为一名党员、转业干部,他深知消灭疫情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抗疫是另一个战场,保障群众生活物资就是胜利目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军入伍的经历使唐新星深深懂得,只要后勤保障跟得上,即使封闭在家也不会恐慌。在社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后,唐新星又主动当起其中1个党员突击队队长,之后,他带领队员不分昼夜为居民配送物资,解决生活物资到户最后100米的问题。在广州6月份的天气里,穿上全套防护服5分钟,就已经汗如雨下,每次完成4个多小时配送物资后,整个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所有党员志愿者自觉克服条件恶劣和连日奋战的疲惫,始终斗志昂扬为群众服务,高标准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保障任务。疫情期间,辖区1000多户居民始终吃得饱吃的好。封控调整后,社区居民第一时间就在微信群里刷屏:“感谢20天来,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的党员志愿者、群众志愿者、物管、居委的辛苦付出……”这一刻,唐新星说,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欧洁鸣:抗疫保障两不误
从接到上级关于疫情防控任务后,身为共产党员的欧洁鸣就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一手抓支援社区抗疫任务,一手抓荔湾区审计局封闭管理期间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5月26日以来,欧洁鸣先后在中海花湾壹号、明月水岸花园、东沙新爵公园等小区进行支援,宣传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秩序、扫码录入个人信息等,配合全区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在烈阳下,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长时间佩戴着口罩、脸上出现深深的印痕,在风雨里,被暴雨打湿了衣服、长时间站立让膝盖的老毛病复发,欧洁鸣始终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完成了组织安排的一项又一项任务。
除了做好社区支援工作,欧洁鸣还把解决单位在封闭管理期间人员的衣食住、防控物资保障等工作揽在手里。6月3日荔湾区南片区域开始实行封闭管理,在物资紧缺、交通封闭等特殊时期,“小问题”变成了“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欧洁鸣充分发挥了耐心细致、沟通协调的特质,“电话接个不停、楼梯来来往往”,就是这样,欧洁鸣把整个荔湾审计家庭的“菜篮子”牢牢把握好。每次把支援任务完成后,欧洁鸣又马不停蹄地赶到超市购买值守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一手拿着毛巾牙膏牙刷、一手拿着鸡鸭肉,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工作群里面突如其来的任务安排,欧洁鸣笑称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把该做的事情、能做的事情尽善尽美地做好。
长时间的高负荷运转一度使她的身体也出现过紧急求助信号,那次支援社区及采购物资回来后就眼前一黑,突感不适,但短暂的休息恢复之后,欧洁鸣又重新投入到防疫抗疫工作中。在她看来,群众一声真诚的感谢、一个善意的目光、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让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温峻:处处都是小战场
面对突如其来的本土疫情反扑,海珠区审计局任职锻炼的温峻第一时间就向组织请缨,加入到海珠区审计局党员突击队中,参加机关支援街道一线疫情防控工作。
5月30日凌晨,海珠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对全区户籍人口、来穗人员就地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通告,温峻第一时间就加入党员志愿服务突击队。连日来,他带队奔赴琶洲街道社区一线,先后支援琶洲新村、黄埔图书馆、黄埔村彼杨轰趴小镇等大规模核酸检测点,完成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想要赢得胜利,就要掌握过硬的本领。在进入突出队的第一天,温峻就熟悉掌握了人员信息录入、队伍疏导、扫码指引等各项工作流程,在核酸检测点现场就像一颗螺丝钉,哪里有需要都能随时补位,他和队里的小年轻,和医护人员、社区人员一同加班加点、深夜鏖战,累了就原地休息。在主动对接联系对口社区了解辖内隔离人员情况后,就积极与由社区卫生院医生、居委会干部、社区民警组成的“三人小组”,上门探访前期居家医学隔离的次密切接触者,每天开展体温测量,了解身体情况及心理状况,送去蔬菜、药品等必需物资,赢得了街道、社区和居民的高度肯定。
连日来,广州高温炎热的天气、突降的阵阵暴雨,为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阻力,更会时有居民群众对排队久、检测慢而抱怨。在高温烈日下,穿戴着不透风的防护装备的温峻,坚持对抱有情绪的居民循循善诱、耐心安抚,不停地挥手指引排队的群众,指挥他们分组、分批入场,因为他心里清楚,只要加快一分钟,排队的群众就能少一份抱怨,多一份理解。
在防控一线连续工作,温峻累计服务核酸检测人员近三万人,引导接种新冠疫苗人员300多人,上门探访居家医学隔离人员、协助核酸检测采样20多户。队里的年轻干部感叹,“他比我们冲得更前,做得更多,休息的时间更短,他把哪里都当成战场,哪里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温峻在黄埔图书馆引导群众分组进行核酸检测
(李华根据黎咏然、廖美沂、王叶菲来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