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审计厅党组书记 卢荣春
摘要: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审计人必须不断提高对新时代的历史新起点、理论新建树、发展新目标、矛盾新变化的理解和认识,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呈现新气象、展示新作为,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答卷。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新特点
新定位。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这与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是一脉相承的。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新定位,这个新定位决定了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新职责、新使命。
新任务。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了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的任务。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这是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头等大事,是一项全新的重要的工作任务。近几年来,中办、国办先后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标志着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鲜明、承担的任务更加重大、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
新职责。2014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对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作出明确规定,即审计除了履行监督职责外,还要发挥保障作用,具体体现在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改善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深化改革等五个方面。由此,审计成为促进政策落地生根、推动俭朴政府建设、防范化解经济风险、推动惠民政策落实、促进深化改革的主力军。
新格局。随着审计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国、全省审计“一盘棋”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审计项目计划统筹管理机制、审计结果报告和公告制度、审计执法责任制等正在健全和完善,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统筹推进步伐正在逐步加快,等等。以实现审计全覆盖为目标导向,审计资源统筹整合的力度不断加大,在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统筹管理、分类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频次、避免重复审计的同时,充分整合各层级审计资源,对重点行业、重点资金、重大项目开展重点审计,提高审计监督的整体性和宏观性。
新平台。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健全数据定期报送制度,加大数据集中力度,构建国家和省两级数据系统,搭建数字化审计平台,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效能,解决各级审计机关普遍存在的人手少、任务重问题。
新期待。中央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更好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目标,充分体现了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对审计的信任,审计工作重点、成效、行为、方式等都将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必将成为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常态,审计人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规范、约束自己,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
二、积极融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当好党委政府决策的参谋助手。审计工作要想充分发挥好作用,就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及时发现和揭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当好党委政府决策的参谋助手。当前,我们要更加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持续加强稳增长等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重点关注“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落实,以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财政政策、简政放权和放管服改革等重点领域政策措施的贯彻情况和效果,推动政策落地生根。对发现的重大线索开展深入审计,对重点问题解剖麻雀,提出与改革方向和政策目标一致的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当好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捍卫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利益是审计的初心,这个初心永远不能改。通过审计,及时发现、纠正损害党和国家利益、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是审计价值的体现。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审计观,把维护党和国家、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宗旨、作为初心,并矢志不移。要更加突出保障民生兜底需求,加强对扶贫、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科技、文化、教育、医疗、救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推动更好统筹民生改善,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切实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
当好民主法治秩序的维护者。通过审计监督,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范政府及部门行为,确保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确保财政政策取得实际效果。认真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通过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促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主动作为、规范作为、有效作为,切实履行好领导职责。
当好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守护者。牢牢盯紧政府财政资金这本账,持续关注财政资金的存量和增量,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加大对有公共资金投入的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力度,促进改善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投资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境外投资以及企业领导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推动深化国企改革,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坚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加强对土地、矿藏、水域、海洋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审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当好深化改革的促进者。审计工作要深入揭示各项重点改革领域中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扭曲、制度性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密切关注各领域改革措施的实施进度和协调配合情况,积极提出解决突出问题和促进长远发展的建议。当前深化改革任务十分紧迫、艰巨,特别是在“放管服”方面,一些政策还难以落地,改革任务的落实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梗阻”现象。审计要及时发现并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大力促进政策措施尽快落地。
当好源头反腐的尖兵。审计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揭露和查处,保障国家肌体的健康运行,一手抓体制、机制、制度、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充分发挥好审计的预警作用,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并避免同类问题的反复发生。在审计中,更加突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岗位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